1.80雷电目录
2021年9月13日,一段“汽车撞翻小货车”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出现,并有网友标注事发地为南昌县莲塘大道。经核查,该起事故并非发生在南昌县,视频内容反映的车辆及道路信息系造谣。
2021年9月15日,南昌县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,对犯罪嫌疑人刘某明以涉嫌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批准逮捕。

雷电是静电,电压非常高,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,约为1亿至10亿伏特,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,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。
雷电是天气现象之一。
在雷云的形成过程中,某些云团带有正电荷,另些云团带有负电荷。
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产生异性电荷。
当这些云团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,不同电荷的云团之间或云团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就可击穿空气(一般为25-30kv/cm)开始游离放电。
我们称这种游离放电为“先导放电”,云团对大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团向地面跳跃(梯级)式逐渐发展的,当它到达地面时(高出地面的建筑物、架空输电线等),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主放电。
在主放电阶段里,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,会出现很大的电流(一般为几十kA至几百kA),随之发生强烈放电闪光,这就是闪电;强大的电流把闪电通道内的空气急剧加热到一万度以上,使空气骤然膨胀而发出巨大响声,这就是雷,这就形成了雷电。
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,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。
闪电的电压很高,约为1亿至10亿伏特。
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,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。
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,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。
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千米,但最长可达数千米雷电,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。
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,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,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。
在尖端放电现象,放电过程中,巨大带电云体的高速相向运动产生的巨大碰撞释放的能量、加上巨大电荷放电释放的能量,叠加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爆炸,伴随着爆炸产生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雷声。
带电云团的放电爆炸,就是我们看到的雷电现象。
雷电分直击雷、电磁脉冲、球形雷、云闪四种。
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,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,主要是受感应作用所致;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,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。

在放电的路径上通过电流约1万安培偶尔可达10万安培,使仅几厘米通道上的空气温度猛增,可高达上万摄氏度,致使体积骤然膨胀,发生爆炸声——雷声。
由于光速比声速快,故先见闪电,后闻雷声。
强烈的雷电有时会毁坏建筑物和击毙人畜,但雷雨亦可使土壤提高肥力,增加含氮量。

以现在的技术,收集雷电用于供电还是很困难的。
因为一般的雷电都有超过十万伏特的强电压与强电流。
由于电压与电流在瞬间产生过大,暂时还没有方法去收集利用,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研发,因为这是一片能源的新天地。